景德鎮在線訊(記者萬慧芬)11月份即將開展的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景德鎮陶瓷大學三萬平方米的美術館也進入收尾階段,主體展的空間裝修和調試也即將完成。
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的舉行對景德鎮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該展總策劃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主持行政工作)呂品昌對雙年展的重要性,以及此次雙年展和十七屆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兩個展覽的不同意義進行了解析。
采訪中,呂品昌介紹,這次雙年展由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景德鎮陶瓷大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國際陶藝學會共同主辦。陶瓷作為世界無障礙的交流溝通媒介和語言,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在文化、政治、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世界了解、認識、理解我國及東方文化的重要載體。2019年,國務院批復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體現了國家加速推進陶瓷文化發展的戰略性眼光和策略。
長期以來,國家傾力打造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對推動陶瓷產業發展和構建國際貿易渠道發揮了重要作用。雙年展的舉辦有利于強化陶瓷文化在“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紐帶力量,加強彼此的理解和文化包容,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從而促進產業、教育等方面的廣泛合作。
據悉,“雙年展”藝術委員會的組成很好地體現了包容、多元的學術方向,其中有批評家、陶藝家、教授、當代藝術家,尤其還有一定比例的中國特色“陶瓷大師”身份。
在以往的當代陶藝展中,“陶瓷大師”是很少參與的,現將其納入進來,同時也彰顯中國特色和文化結構,使藝術委員會更趨合理。由此可見,“雙年展”評審標準不是單一的主導,不會完全以“西方”和“中國”的眼光來評判,它是面向世界的、當代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平臺,通過新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探索更大的空間。它不是制定標準,而是相互尊重,直面每個國家在藝術發展中所面臨的不同問題,共同探討未來藝術的發展,讓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地區以及中國幾千年來,不同地域的陶瓷藝術的風格特質都能夠充分展現。這應該是“雙年展”與之前的當代陶瓷藝術所倡導的不同之處。
呂品昌希望,藝術創作能更多的強調在自身傳統文化體系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創造活力。因此,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和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都能為我國陶瓷產業發展和世界陶瓷文化多樣性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21雙年展有三大特色亮點:一是展覽規格高端,以國際化視野,高、精、新品質定位和多類別覆蓋范圍,聚集了全球優秀陶藝作品,將呈現出具有新時代藝術精神的新陶藝、新動態、新風尚;二是展品豐富多元,展覽策劃展出作品300件(套),其中220件(套)面向全世界公開征集,設置高嶺獎、金意陶獎、陶溪川新銳獎等眾多獎項;三是活動精彩紛呈,意大利國家陶瓷藝術展、國際優秀陶瓷電影展播、景德鎮國際當代陶瓷繪畫提名展等特色展覽、“當代陶瓷藝術教育發展趨勢”國際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國際陶瓷教育聯盟成立大會、“百川匯流”國際陶瓷駐場表演以及“五岳并秀”名家講座與對話等系列活動將在“雙年展”期間同步舉行。(來源景德鎮日報)